互聯網絡通信、第三方便捷支付、物流寄遞在方便公眾生活的同時,也給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。
《國際禁毒藍皮書:國際禁毒研究報告(2021)》(以下簡稱藍皮書)發(fā)布會15日在滬召開。藍皮書指出,“互聯網+電子支付+物流寄遞”已成為互聯網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。
販毒分子通過互聯網絡發(fā)布銷售、訂購毒品和制毒物品的信息,使用隱語、暗語進行交易聯絡,使用互聯網加密貨幣在線支付,在互聯網上物色運毒“馬仔”,或通過物流寄遞渠道運輸毒品,收寄件不用真實姓名。
互聯網毒品犯罪在線交易一旦完成,販毒分子便可通過任何方式的郵寄服務向全球寄遞毒品。
藍皮書指出,“互聯網+電子支付+物流寄遞”的互聯網毒品交易方式,使得毒品犯罪不再囿于相對固定的區(qū)域,毒品來源范圍更加廣泛,降低持毒持幣的毒品交易風險和毒品犯罪成本,大大增加了禁毒執(zhí)法部門打擊互聯網毒品犯罪的難度。
傳統(tǒng)的毒品犯罪行為受物理空間的限制,地域性特征較為濃厚,但互聯網絡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。
藍皮書指出,當今,互聯網及技術迅猛發(fā)展,互聯網絡已遍布世界各地,而毒品犯罪在互聯網絡的“協(xié)作配合”下擴散速度更快、擴散范圍更廣。
《國際禁毒藍皮書:國際禁毒研究報告(2021)》受上海市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支持,由上海研究院、上海大學聯合研創(chuàng),是聚焦全球毒品問題、追蹤最新禁毒動向、服務國家禁毒工作的系列年度研究報告。